产业资讯

  • 电池储电站,不能没有“锂”

    虽然锂电池储电站的成本比铅酸电池高出一倍,但这并不是抛弃锂电池的理由。不同应用场合对储能功率和容量要求不同,各种储能技术都有其适宜的应用领域。 7月18日,我国首个10万千瓦级电池储能电站在江苏镇江正式并网投入运营,开启了我国大型电池储能电站商业化运行的新阶段。

  • 固态锂电池 会是下一个风口吗?

    锂电安全一直都是行业关心的问题。由于应用端及政策层面对能量密度的要求不断提升,三元电池成为主流技术路线的趋势已不可逆转。但时至今日,困扰三元电池的安全性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,就连号称BMS做到全球最好的特斯拉,也是安全事故不断,2017年仅国内就有两辆Model S发生严重起火事件,三元电池的安全性仍然受到大家的质疑。

  • 高峰和低谷耗电差异大,为什么发电厂不用锂电池呢?

    发电高峰时用锂电池输出电力,低峰时存储电力,这是一个美好但不现实的梦想。很快,Moss Landing Power Plant就会成为世界最大的锂电池项目。在加州Moss Landing港口有一个天然气发电厂,里面有两个500英尺高的烟囱,它是工业的象征,当日光照耀时,它将长长的影子投射到海边美丽的小镇。 如果州监管机构签字情意,那么在2020年年末之前,电厂就会变成世界上最大的锂电子项目,加州电网的风能和太阳能一直不平衡,波动太大,电池工厂可以起到平衡作用。

  • 补贴是储能发展的关键吗?

    储能被视为新能源发展的标配、能源转型的媒介,我国也一直将储能作为重点研究和发展的领域,从可再生能源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、到能源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,到形成专门的行业指导意见,有关储能的政策体系已经初现雏形,相关企业也纷纷进入,产业预期基本形成。在实践方面,2018年6月,全国首个电网侧分布式电池储能电站并网成功,标志着我国电池储能在电网侧的应用,迈出了关键一步。

  • 储能的发展不可只关注补贴、更需建立和完善服务制度

    储能被视为新能源发展的标配、能源转型的媒介,我国也一直将储能作为重点研究和发展的领域,从可再生能源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、到能源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,到形成专门的行业指导意见,有关储能的政策体系已经初现雏形,相关企业也纷纷进入,产业预期基本形成。在实践方面,2018年6月,全国首个电网侧分布式电池储能电站并网成功,标志着我国电池储能在电网侧的应用,迈出了关键一步。

  • 储能的春天或将到来 —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陈海生

    随着2017年分布式光伏的大发展,大规模新型储能的应用前景似乎更加光明,加之《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》发布,市场对储能产业更加充满信心。近日,在第七届“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18”会议间隙,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陈海生接受了《中国电力报》记者专访。在他看来,储能企业要苦练内功、提高技术,把寿命、规模做上去,把成本降下来、把安全性做好,从政策机制上解决好储能的价值补偿问题,成为能源革命的重要技术支撑。

  • 储能支撑全球新能源2050年占比过半

    随着风电、太阳能发电和储能的成本逐渐具有经济竞争性,全球燃煤发电占比将从目前的38%缩减到本世纪中期的11%。 随着世界范围内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几何倍数形式的增长,在2050年,全球范围内新能源发电占比将达到50%。一方面是基于度电建设成本的下降,另一方面是得益于越来越具有经济性的电池大规模的应用,以充换电来满足电力的供需要求。

  • 全球首个液态空气储能工厂于英国问世

    英国不仅率先提出了“利用液态空气储能调峰”的概念,也成为全球首个液态空气储能工厂的问世地。 《金融时报》日前报道称,全球首个液态空气储能工厂在英诞生。这个名为Pilsworth的液态空气储能工厂坐落于曼彻斯特Bury,由英国专门研究储能系统的Highview Power公司负责运营,Highview Power和伯明翰大学共同开发了这项液态空气储能技术,双方共同拥有33项专利,造价成本比其它大型电池都要便宜,而且更耐用。 Highview Power指出,此类液态空气储能工厂可运转长达40年,而且可以任意选择安装地点,相当于一个巨型可充电电池,能够有力配合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。

  • 储能市场或悄然站上竞争风口

    伴随着政策红利的刺激,储能市场近期表现颇为活跃。储能蓝海正悄然站上风口,成为不少企业抢占先机的竞争地。

  • 储能商业化之路有多远?

    通过参加今年2月在伦敦举行的储能峰会以及3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办的欧洲储能峰会和展览会,很多人对欧洲各国的储能市场发展情况有所了解。

地址: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泗水道617号宝拓大厦905传真:0592-2101985联系电话:0592-2108085

版权所有:福建省新能源科技产业促进会(新能源产业联盟)闽ICP备18012727号-1